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班团动态 >> 正文

食品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

报道一∶推普助力建家乡,规范语言促振兴

2023年7月8日,太阳成集团tyc9728食品工程学院“小草帽”团队抵达蚌埠市回汉村进行普通话推广行动,走进村民家中,聚焦当地适龄儿童的普通话运用能力,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语言文字力量。

团队负责人关拂晓介绍到,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自身力量,此次“三下乡”活动中,“小草帽”团队通过走访支教的方式来改善提升当下农村地区学龄孩子说普通话意识不强、咬字发音不准确等问题。

“小草帽”走访的第二站是当地村民陈先生的家。团队成员与陈先生女儿陈古月聊天交谈得知,她的同学朋友虽然会说普通话,但是可能在某些字音上面会出现不规范的读法。在问及她是否知道学校在推广普通话上有哪些举措时,陈古月则表示老师平时就会强调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但是当他们离开学校,回到家中时,可能还是因为周围人不习惯说普通话而随之恢复平时的说话方式。

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团队成员也和陈古月进行了讲述中华文字起源、朗读训练、绕口令比赛等互动环节,以此带领陈古月领略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并鼓励她说好并带动周围人一起说普通话,做文明人,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不仅如此,“小草帽”团队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为当地学龄儿童搭建“普通话+”的趣味课堂以达到后续巩固推普成果的效果。

为提高亿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消除语言交流障碍,党中央曾部署和推进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身为新时代大学生,更要做到受党之恩,报至群众,受到高素质教育的大学生们当为新生祖国的花骨朵们指出正确道路,从推普做起,利用自身所学,带领乡人跟上时代,营造良好家乡环境,为乡村振兴的过程打破语言不通的壁垒。(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杜雨萌 摄影∶胡湘湘 关拂晓 审核:王广良)


报道二∶寻乡村振兴足迹,探落实助农之路

寻乡村振兴足迹,探落实助农之路。太阳成集团tyc9728“萤火探兴”乡村振兴实践团前往学校周边的食品企业进行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7月10日,在我院领导带领下,本团队的指导老师杨丽萍副教授跟随院领导前往寿县安徽适客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洽谈。

商谈中提到了新型预制菜产品研发、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食品保鲜包装贮运等企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我们食品人未来努力发展提供了方向。在本次的交流中,提出了目前食品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目前市场消费人群对新型食品的渴望,急需一批专业人才进行创造发明研制。

杨丽萍说,乡村振兴离不开食品的加工,对食品进行更深的加工,真正能够做到藏粮于技。通过藏粮于技之手段,保障国家粮食之安全,才是我们食品人应当有的担当与使命,作为食品人,能够通过自己微薄力量,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一切都是值得的。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实践团队员自身专业素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食品学子的义务和担当,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日前,本团队指导老师杨丽萍带领团队成员到凤阳小岗当地食品公司进行实地参观,分别了解了蒸谷米的加工工艺、面条制作工艺,以及面包、零食等生产工艺。从与企业负责人谈话中大家了解到生产线的来源主要是从当地农民百姓中收购,以此来带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当团队成员看到企业旁边的试验田时,突然茅塞顿开。如果农产品加工的产品能够得到广大消费群众的认可,那么市场便会打开,供应便会增多,相应的原料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从而便能够提高农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想到这里,团队成员没有停靠,而且抓紧时间干,7月7日,团队针对蒸谷米产品进行开展实验,通过测定蒸谷米相关实验数据,希望能够通过团队的科研力量,在杨丽萍老师的带领下,开发一款蒸谷米新型食品。

经过本次的活动,大家深刻领悟学习到了乡村产业振兴所蕴含的大智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乡村产业振兴任重道远,吾辈必奋不顾身,以其蕴含的的强大智慧为思想武器,踊跃投身到广阔天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质升级。(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黄标 摄影∶何芮迪 审核:王广良


报道三∶星火接力,丹心筑梦

红色是一种信仰,红色是一种精神,红色是一种力量。为引领广大青年在实践中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7月8日-7月17日,太阳成集团tyc9728食品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知行学队”开展了以“繁星璀璨 红梦引航”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追溯红色记忆,点燃信仰之光

青山不老,浩气长存。历史的尘埃弥漫着无数古迹往事,文化星火相佐日月,红色记忆绵延不绝,烈士陵园、革命旧址、纪念园一砖一瓦见证了烽火硝烟,也见证着一代代革命先烈矢志不渝的追求。在骄阳似火的七月,知行学队成员分别前往安徽省各红色革命基地,从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的皖东烈士陵园到蚌埠市蚌山区烈士陵园,再到六安市皖西烈士陵园,在一座座刻满先烈名字的高大纪念碑前,队员们怀着崇敬而凝重的心绪鞠躬、默哀,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从六安市独山革命旧址群到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再到淮南市凤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园,队员们深感触动,明白了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是懂得了虽然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那些为革命胜利和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将永远被我们铭记心中。

探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

实践团奔赴陶行知纪念馆、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进小岗村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沈浩旧居、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等地,用心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用脚步丈量河山,以汗水磨练意志。在看到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门口的108位将军的浮雕像时,队员们脑海中不禁就浮现出他们曾经英勇奋战的画面,在“辉煌历史,浩气长存,将军摇篮,红韵流长”四部分,队员们更是身临其境般感受着过往的峥嵘岁月;从当年农家院落到大包干签字室,队员们重温了小岗村十八位农民签订生死契约的情景;从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到沈浩旧居,再到陶行知纪念馆,队员们感受着沈浩同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至诚精神和陶行知同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操。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更传承红色基因,做到知行合一,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效果,在实践活动期间,知行学队还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客观的调查分析了人们对党史相关内容学习的情况。队员们边走边看,边听边记,详细了解党史学习情况,聆听老兵、老党员述说红色故事。作为在党50年以上的老党员,他们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光辉历程的见证者、参与者,是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的亲历者、贡献者。从他们的口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在党的领导下家乡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切身经历让队员们进一步感受党的伟大,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通过在红色写生实践里得“真知”,在问卷调查活动中明“真理”,使队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前辈的伟大和不朽,深刻地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最有效的磨砺,队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将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精益求精,做好手头的每一件小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芮雯雯 黄菁菁 邓冰冰 摄影∶芮雯雯 黄菁菁 邓冰冰 审核:王广良


报道四∶“蒙城推普小分队”赴蒙城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近日,太阳成集团tyc9728食品工程学院“蒙城推普小分队”实践团队秉承“服务社会,传递爱心”的宗旨,并且为了进一步了解蒙城县市民饮食现状,进而优化膳食结构,改善饮食习惯,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该活动旨在摸底蒙城县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市民的饮食习惯,健康意识,并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方案搭建到调查问卷、活动地址、活动形式等,团队成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同学们更是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为团队设计了手机版的调查问卷,大大降低了数据汇总和数据分析的工作量。以问卷调查、咨询宣传为沟通了解桥梁,从而了解蒙城县居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情况,重点人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等存在问题,并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相关营养知识科普的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奉献社会,展现当代学子的精神风貌,结合实际进行专业知识的实践操作,培养严谨的调查研讨态度,丰富暑期生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七月初,全队同学就按照计划积极投入了调查活动中。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选择了人流量大的商场超市发放纸质问卷,并通过微信发放手机端的电子版问卷,线上线下齐头并进。队员们指导居民填写线上调查问卷,调查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状况、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当地居民开展乡村振兴建设的语言需求、语言态度和语言期望等,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数据,也为服务队下一步加强农村普通话普及,提高居民朋友们的语言素质提供方向。经过几天的推普调研,当地民众对普通话和推普工作认可度较高,不少受访者填写了自己学习普通话存在的问题与实际需求,并对推普工作提出宝贵的建议,给团队下一步活动展开带来很多启发,同时同学们收到了多数有效问卷,圆满完成了调查任务。通过本次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社交能力,贯通了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蒙城推普小分队”推普社会实践队经过当地寻访调查,通过问卷形式收集并了解当地人的普遍语言问题。例如舌尖中音发音不准,d和t的发音,以及n和l的发音问题,很容易造成读音的错误。d和t:这两个声母音发不出来,只能发出后面的韵母音,如把“打”发成“啊”,把“踏”发成“啊”,出现混读的情况。n和l:以n和开头的字音混淆,如把“牛”发成“刘”,或者把“囊”发成“狼”等。还有“s”“sh”不分,以及前后鼻音问题。通过资料收集,也为实践队的推普行动画上了重要的一笔。

通过此次推普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切感受到普及推广普通话的实践意义,在实地调研期间,同学们对当地的方言使用情况、语言面貌、推普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详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同学们认识到,推广普通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力宣传教育,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以更好地发挥语言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王乐成 摄影∶王乐成 吕继彪 审核:王广良


报道五∶罗泾镇普法教育实践活动

为宣讲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引导青少年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自觉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推动中国青年坚定信心听党话、跟党走,在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实现全面发展。7月11日,在小队组长张旭阳的带领下,食品质量与安全223班的方天等人,在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此次小队所选的罗泾镇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其独有的罗泾十字桃花是上海宝山罗泾镇传统的民间艺术,于2007年入选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曾在当地劳动妇女中广为流。罗泾十字挑花作为农耕文化的产物,生于乡土之间,能在民间流传三百余年,经一双双勤劳而灵巧的双手打磨传递,在现代生活中仍然经得起回味,其魅力可见一斑。十字挑花,从过去多用于兜头巾、系身沟擦脚、围身等实用的生活用品装饰,延展到今天用于抱枕、香囊、杯垫等礼品。小队此行之初,去到了相关社区参观,与当地的老人交流学习,听老一辈讲述了十字桃花的传承故事,看爷爷奶奶们一针一线编织的锦缎,感受其地域文化的魅力,慨叹其代代相传的鲜活生命力。在这之后,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邀请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农家风情馆,一览村镇由古至今的发展。

之后,与当地社区负责人沟通联系邀请到了一些闲暇的老人在街道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为社区老人普法,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的普法宣传活动。活动伊始,各小组成员分别展开与老人的交流与沟通,与老人们进行聊天,家常的问询。渐渐与老人们近期共同话题并详细了解及其缺失的相关法律的知识。而后,便开展了法律宣讲活动,集中的向老人们介绍基本的法律知识,从一些简单的身边常发生的例子来引入相关的法律知识,接着有通过播放新闻以及一些相关影视资料,向老人们普及一些电信诈骗方面的知识诸如举例讲解骗子们常用的骗术、手段有哪些,如何识别,以及如何预防。

在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受邀去了当地的一家食品公司,在那里我们了解了食品的研发,制作及其后期的质检工作,对食品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我们后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使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食品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在将来为之应用。

普法活动不仅仅是向老年人传递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社区内的互助与合作。通过组织普法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老年人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并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这种社区共建的氛围有助于老年人彼此间的关爱和支持,提高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和幸福感。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社会的基本单元。通过向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普法服务,可以回馈社区,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提升整个社区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方天 摄影∶方天 冯珊珊 审核:王广良)


报道六∶奉献青春力量,锻炼提升自我

青春告白祖国,守护朝阳成长。为进一步传递温暖,给儿童送去更多关爱,时代先锋社会实践队在吴玘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6日上午九点,顶着酷暑,历经几个小时的跋涉抵达了蚌埠市的儿童福利院。

以细心,呵护稚嫩儿童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来此之前,志愿者们做了一些的功课:首先志愿者们了解到在这个过程中不得透露任何孩子的信息,其次为了更好地在此开展推广普通话的活动,志愿者们准备了一些小游戏与小零食。对于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志愿者怀着期待与忐忑的心情来到了这里。在今天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一些人以“莫须有”的理由在网络上博取同情,而在这里一个真正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地方,院长却不让志愿者们透露关于任何一个孩子的信息。孩子们有诸如肢残、侏儒、皮肤病、视听障碍、发音不清、智力发育不全等一些先天疾病,身体上的疾病并未将他们打败,志愿者们看到的仍是一群蓬勃有朝气的孩子,孩子们承受住了来自命运的第一个考验。幼时被父母遗弃或者失去监护的失依儿童们以这种形式出现,这让志愿者们以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去了解了那些非正常社会化的孩子群体的生存状况与精神生活。

以爱心,温暖待放花朵

朗朗读书声,传递温暖情谊。志愿者们此行的目的是基于儿童福利院的教育资源缺乏展开的,聚焦普通话普及率较低的情况,在福利院开展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以及围绕着“七彩假期青年志愿者”关爱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和保护儿童工程,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像三月的风扑击明亮的草垛,春天在每个夜晚数她的花朵,所有的花朵,都是春天的孩子,春天会把他们照顾得好好的,最终让他们变成秋天的硕果。志愿者用游戏拉进了彼此间的距离,用真诚敲开了心灵之窗。与此同时,志愿者寓教于乐,孩子们劳逸结合,他们真正地感受到了大哥哥大姐姐们的真诚与关爱。为了进一步推广活动,志愿者们开展了普通话教学,鼓励孩子们上台朗读文章,勇敢表达心声,对于勇敢的孩子志愿者们也给予了一些小奖励。随后,志愿者们又拿出了准备好的卡片,让孩子们用规范的汉字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卡片上,并教他们折出爱心、千纸鹤等不同的手工作品,随机抽取小朋友们的作品,让他们用普通话大声读出自己在写纸上的愿望。这次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会把不懂的问题拿出来询问大哥哥大姐姐们,对于他们主动寻求帮助,志愿者们十分热情地为他们一一解决问题。

以暖心,点亮阳光童年

点亮阳光童年,青春牵手向未来。福利院、志愿者乃至整个社会,就应教导小朋友们以健全的人格、足够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品德修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心灵上的依靠与慰藉来面对这个世界,就像清晨耀眼的光芒冲散迷雾,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因精神空虚、思想偏激、对社会悲观消极等思想上的偏差而受到邪教蛊惑利用,才能远离邪门歪道,才能让以前不幸远离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生命剪烛,让青春燃烧。这次的实践活动,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给予了志愿者们肯定,同时也鼓励了志愿者们要将这份有意义的工作一直坚持下去。在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也体会到了不同的社会环境,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七彩假期青年志愿者活动做出了贡献。这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次人生经历,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张扬昕 曹倩倩 袁鸣 摄影∶陈娜 审核:王广良)


报道七∶普及饮食安全,创建美好家园

“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 为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居民的饮食安全意识,也为响应安徽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号召,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食行动团于7月20日至7月25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伊庄镇留村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普及饮食安全,创建美好家园”社会实践活动。

太阳成集团tyc9728食品工程学院的六名小组成员积极投身基层工作,切身调查、走访、实施具体措施,意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居民的饮食习惯,纠正错误饮食观念,普及饮食安全知识,掌握村民对饮食安全的了解情况,同时利用专业知识推广饮食安全相关知识,旨在提高村民对垃圾食品,三无食品,腐败变质食品的认识,以促进村民的饮食安全意识,通过此次宣传,让村民吃得更加安全,健康。

7月20日,团队成员早早地来到了伊庄镇留村了解该村庄的风土人情和地形地貌,重点观察村民经常聚集的地方并多与村民交谈,方便日后做问卷调查。在接下来的活动准备期间内,小组负责人许敬婕带领成员分工合作,秉持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随机向居民提问饮食安全相关的问题。走访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居民对于饮食安全的知识存在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观念,对“三无”食品、垃圾食品、腐败变质食品不够重视,甚至具有错误认知。部分居民认为,只有购买昂贵的食材才能保证安全,还有部分居民不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和预防方法。这让我们安食行动团深刻认识到普及饮食安全知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7月21日-22日,团队确定调研问题,后分散到村庄各地进行有关饮食安全的问卷调查,了解该村庄村民对于饮食安全的了解程度,及时发现村民对于饮食安全知识的误区并进行知识普及,帮助他们改掉陋习。

7月23日到24日,是团队工作的重点。成员们利用社区广播、微信群以及与长辈的交流等方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向居民普及了饮食安全知识和传达正确的饮食安全观念,教他们如何辨别新鲜食材、正确保存食物、避免食物中毒等。其中,与长辈的交流的方式成效最大,他们在社区中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对基层工作也十分配合,纷纷成为了饮食安全知识的传播者。最后 “安食行动团”于7月25日在社区举办了一场饮食安全知识问答活动,活动由小组成员王诺进行主持。成员们针对居民应需的基本食品知识需求准备了一些问题,答对的居民可以获得米、面、油、鸡蛋等奖品。这样的互动形式吸引了居民的积极参与,同时加深了他们对于饮食安全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居民踊跃参与,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居民对于饮食安全的兴趣,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饮食安全。

这次活动的亮点和创意在于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快饮食安全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团队将利用微信群、广播等方式向村民普及饮食安全知识,同时将鸡蛋作为奖品,提高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不仅吸引了年轻人的参与,也吸引了老年人的关注,实现了受众的广泛覆盖。

活动结束后,团队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撰写实践报告,记录活动过程、成果和反思。实践报告包括访谈记录、照片、视频、问卷调查结果等内容。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全力以赴,积极开展活动,希望能够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为村民提供有益的饮食安全知识,共同创建一个美好的家园。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共同投身到基层工作中间来。

青春在基层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机遇。成员们也深深体会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与此同时,也能为当地居民带去希望和改变,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回到校园后,成员们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做准备。相信只有在基层锻炼和奋斗,青春才能真正闪耀出光彩!(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陈婉薇 陈黛佳 摄影∶王诺 孙芯慈 审核:王广良)


报道八∶青年三下乡,奉上舌尖上的爱

合理健康的饮食与食品的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不少老年人由于其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健康饮食与日常食品安全知识毫不在乎,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对他们的健康有着不少的潜在危害,为全面普及高龄人群健康饮食与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该人群健康饮食意识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

7月17日,太阳成集团tyc9728食品工程学院“八九不离食”理论宣讲团开展“爱老,敬老,奉上舌尖上的爱”活动,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深入开展健康饮食与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为高龄人群的饮食健康和身体健康助力。

本次实践主要围绕“加强高龄人群健康饮食意识以及食品安全知识”展开,向村民普及健康饮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常食品不安全因素等知识。实践团成员在居民常休闲地进行饮食与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讲解,收集调查数据,发放食品安全知识手册。向村民宣传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知识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创新食品与安全的宣传形式和内容。

志愿者们根据实际情况从食物的营养价值,食物搭配的功效,个人卫生、饮食卫生、五个方面开展知识宣讲,向村里的居民介绍了正确的卫生习惯,并倡导其注重饮食健康。有效地推动了调研地人民群众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人们食品安全知识任务刻不容缓。在志愿者的组织与引导下,向调研地高龄人群开展食品不安全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的宣讲活动,并开展以食物营养价值和有效预防食品受污染为主题的知识竞答活动,设置奖项奖品鼓励调研地高龄人群积极参与。此外,两位志愿者相互配合,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和心肺复苏的具体步骤,结合理论知识进行现场演示和教学,让参与者更好地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通过趣味讲解,分享常见食物营养价值与功效,向老人们分享所学知识,用聊天,观看科普小视频,带领高龄人群走进有趣的科学世界,提升了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兴趣,营造出“健康饮食人人要有,食品安全切不能忘”的良好氛围。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播爱国爱党正能量,掀起红色经典的高潮。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讲述以及推荐村民观看红色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带领村民缅怀革命先烈。电影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了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小人物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了所有人共同回忆。通过红色影片放映,重温红色经典,追求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促进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健康,关系民族未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推动了高龄人群建立健康饮食习惯,普及了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而且促进了食品安全知识在乡村的传播,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乡村科普工作,用科普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生活,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唐志永 摄影∶王旭 审核:王广良)


报道九∶向希望进发,与岁月共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聚焦“以人民为中心”,感受民生保障的“安徽温度”。7月10日,来自人文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以及生命健康与科学学院的同学们,发扬实事求是精神,组成“身临其境”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启程前往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希望村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在凤阳县希望村,团队队员分成两组。一组前去走访本村村民,与他们交流近十年来生活的变化。另一组则在村庄内实地考察村庄内基础建设的完善程度与农田内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在走访了许多本村村民后,通过与他们的交流,队员们了解到,全面脱贫攻坚期间,国家对脱贫攻坚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许多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当被问到“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等问题时,许多老人都笑着说“满意,非常满意”“以前哪能跟现在比”……据本次团队负责人介绍,村里的人大多关心自家生产生活,具有明显的小农意识,同时,村庄附近有工厂,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在希望村村民的农田,队员们发现农业配套的基础设施正逐渐覆盖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极大方便了农业生产。但在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有关村民日常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本次有关“脱贫攻坚”实践调研活动中,所有参加的同学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在活动中均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大家都主动抓住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并通过本次实践调研感悟初心,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脚踏实地,不忘来时路。

时代在呼唤每一个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接下来该怎么做,我们每个人承担的责任都重大且光荣。据了解,团队队员在各自返回家乡后,将继续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沿着前人之路,不断奋进。(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钟婉菁 摄影∶吴晨炜 审核:王广良)


报道十∶推普与振兴并进,共筑和谐民族情

为深入学习和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2023年7月,太阳成集团tyc9728小草帽团队计划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调查普通话推广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推广普通话的方案。

2023年7月5日太阳成集团tyc9728小草帽团队对怀远县万福镇的后集村进行了走访。团队负责人关拂晓带领团队成员主要针对于农村地区进行普通话使用情况开展调查,我们推广普通话的第一步是了解当地推普真实情况。关拂晓同学采访了后集村的基层干部,主要向他们询问了关于普通话使用情况以及对于普通话宣传持有的态度并进行了记录统计。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采访我们了解到当下乡村推广普通话的力度不强,效果不够,我们给当地基层干部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推普方案,而后联合他们一起制定了与当地情况相适应的推普计划,例如开展“繁荣发展乡村语言文化”活动等。

此次活动顺利开展,希望尽我们所能,对后集村普通话的推广能够起着促进的作用,同时也能让当地的居民感受到普通话的文化底蕴和魅力。(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吴岩 关拂晓 摄影∶胡湘湘 审核:王广良)


报道十一∶安科学子走进乡村,探索美好乡村新未来

夏日乡村,生活如诗如画;田野蝉鸣,乐曲穿越时光。近日,以“着眼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各地顺利开展,安科学子深入乡野,实地考察,走访当地乡镇,采访当地村民,了解近年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发展态势,并积极为乡村建设建言献策,希望能够为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更富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团队利用实地走访考察,全面了解乡村基础设施现状。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们深入农村,实地考察乡村基础设施现状,全面了解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和问题。他们走访村民,与农民合作,亲身感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情况。

红色老革命基地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作为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地之一,也是国家脱贫攻坚重点示范点之一,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础。经过相关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金寨县农村交通发展相对较好,县城和乡镇之间的交通网络较为密集,主要公路和支线道路较为完善。水电供应方面,金寨县农村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地区的农村供水设施尚需改进,电力供应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可能存在不足。乡村公共建筑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情况因地区而异,一些主要乡镇的公共建筑和文化设施较为完善,而偏远的乡村地区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投入。

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大学生志愿者们发现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问题。他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金寨县为例,在水利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如供水设施不完善、水资源利用不充分、水环境保护亟待加强以及防灾能力有限。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加大投入,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供水条件,并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以提高金寨县农村水利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社会参与,共享乡村振兴成果。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社会参与乡村振兴,不仅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更是一种机遇和收获。通过参与乡村振兴活动,获得了更多的自我实现与成长的机会。不仅可以亲身体验乡村风情、感受农耕文化,还能够参与到产业发展、经济合作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次暑期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许多企事业单位纷纷响应号召,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之中。(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苏晓叶 摄影∶苏晓叶 审核:王广良)


报道十二∶多措并举,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进一步提高村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意识,增强村民的食品安全自我防范意识,7月10日-15日,太阳成集团tyc9728食品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梦之队”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东流镇长岭村开展了以“食品安全进万家”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志愿者宣讲、村民与村委会干部交流等方式,使村民们对食品安全的危害和防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海报宣传

活动现场,梦之队的志愿者们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村民讲解食品安全知识。同时,志愿者还向广大村民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风险防范知识。村民们踊跃发言,村“两委”干部带头采访,村民委员会集中主题宣讲,与村委会成员交流心得体会。在“食品安全进万家”宣传手册、“食品安全我知道”宣传海报上,村民们认真填写了自己的个人信息。据统计,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手册6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5张。

村民采访

志愿者们深入长岭村,与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采访。通过与村民的交流,志愿者们了解到,因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存在,在村民心里始终存在着一种不安全感。许多村民表示,由于缺乏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他们对购买食品时的选择和判断感到困惑和担忧。而这次宣传活动为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知识、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集中宣讲

在志愿者们的建议下,长岭村村委会组织了一场集中的主题宣讲活动,志愿者们围绕“食品安全”这一主题,从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食品标签的解读、食品储存和烹饪技巧等方面为村民们进行讲解。“最近有新闻说在学校里有个别儿童因为吃了变质的食物导致食物中毒,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教训,今后大家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志愿者们结合真实案例和生动的讲解方式,引导村民们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实用的防范方法和技巧。村民们积极聆听,同时积极参与其中。

交流心得

为了进一步加强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此次活动还专门安排了与村委会成员的交流心得环节。在活动现场,大家都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购买食品的经验和困惑。村委会成员耐心地倾听着大家的建议和意见,也及时给予了积极的解答。“梦之队”成员也积极解决了村民的疑惑和担忧。这种互动交流的形式,增强了村民们对村委会工作的信任和支持,促进了双方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食品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志愿者们也将食品安全宣传手册分发到了各个村民手中。手册上对食品安全知识、正确认识标签信息、食品储存和烹饪方法等实用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在现场向村民们演示了如何辨别食品的优劣和健康与否。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村内还张贴了宣传海报,提醒村民们保持警惕,增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自我保护意识。村民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学到了如何防范食品安全隐患、如何辨别过期食品等知识,也明白了如何从源头上避免购买假冒伪劣、过期食品等。以后在购买食品时,我们会更加明确哪些食品是可以买的,哪些是不可以买的。”

在本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中,广大村民们积极响应,参与热情高涨,使此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本次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我们也可以看出长岭村的食品安全状况正在逐步改善,村民们健康的饮食环境也将得到更好地保障。(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程双利 雷佳莉 摄影∶程双利 雷佳莉 审核:王广良)


报道十三∶圆梦圆振兴队暑期三下乡圆满完成

于2023年7月9日到7月12日太阳成集团tyc9728食品工程学院的圆梦圆振兴队的五名队员,杨梦婷,刘薇,黄佳丽,黄强,贾宏朔,分别前去小岗村进行了追寻红色足迹探寻活动,临淮官镇琉璃岗村对村名进行食品安全的宣传。

炎炎夏日,空气中充斥着炎热的气息,到处都是蝉鸣。圆梦圆振兴队的五名队员于7月9日的9:00到达了安徽省滁州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进行为期两天的下乡追寻红色足迹活动。小岗村农村土地改革的一个重大转折地,当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所以今天他们五位为了探寻红色足迹来到了这里——小岗村。

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小岗村存在着许多红色的经典故事值得人们的探寻和了解。他们五名队员在这里的两天里,分别去了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故居、看了以前的房子和各种条件设施,也看了现在的种种条件设施,感受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大包干纪念管记载着大包干的具体历程,里面记载着从大包干前到大包干后的种种。从一开始村民的害怕到最后丰收的喜悦、从一贫如洗到吃饱穿暖、从“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影响国家农村综测的改革开放村。还有沈浩故居,那里也有关于沈浩的故事。他是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参加工作。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农村任职干部任凤阳县小溪河镇党委副书记、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为小岗村修建公路,引进资源,集中土地。为党的事业,为“三农”做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11月6日,沈浩因过度疲劳而导致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年仅45岁。他一生清贫,把他宝贵的生命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没有辜负党对他的信任,也没有辜负人民对他的信任!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小岗村,小岗村已经从凤阳花鼓的歌词中的“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有小岗村宿、有生态农业园、有满村的柏油路等等。这里的一切早已不想歌中唱的那样了,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归功于党,归功于充满智慧的劳苦人民,归功于认真负责的村中干部。这里遍布着许多红色的经典足迹,他们五人觉得还会来到这里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

于7月11日早9:00,圆梦圆振兴队的五人又来到了临淮关镇琉璃岗村。这次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进行为期两天的关于保健食品进行宣讲,调查村中村民食用保健食品的习惯。他们在村里挨家挨户的进行着关于保健食品的宣讲,并在宣讲的同时调查村民是否有食用保健食品的习惯。

经过两天的时间,团队走遍的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逐一进行了关于保健食品的宣讲,并调查村中村民是否有食用保健食品的习惯。因为村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和留守的孩子。而又正因为是这一类群体,所以这也是圆梦圆振兴队之所以回来的原因他们对保健食品不了解。当最后一户人家宣讲调查完,圆梦圆振兴队的队员们对这次宣讲和调查做出了总结。通过调查得知,村中村民几乎不知道什么是保健食品,也几乎没有食用保健食品的习惯。当这一结论得出的时候就宣告着这次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了。

五名队员背着自己的行囊回到了校园里,标志着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圆满完成。在这短短四天的旅途团队成员们看到了小岗村当年改革留下的痕迹,看到了沈浩身为党组织一员为人民服务的忠心,看到了一个村子的变迁,这些都是他们所寻找的红色足迹,无一不激励着他们想要加入党,想要为人民服务的念头。成员们走遍了临淮关镇琉璃岗村的每一户人家,宣讲着村中人们不知道的食品安全知识,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他们前几天所想的事情,为人民做事。这次活动让参加的同学们对党组织更加向往,也感受到了地方的风土人情,更加提升了个人能力。(特约通讯员:程韬 作者∶黄强 摄影∶杨梦婷 审核:王广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