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一:观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
为缅怀革命先烈、学习革命精神,自7月17日起,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社会实践“学习奋斗小分队”团队在指导老师孙玉楼的指导下来到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为期两天实践活动,学习革命先烈们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以及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团队成员们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注视一排排的英烈名字,郑重宣誓要以革命先烈的遗志为人生航标、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使命,将红色基因注入每一位新时代青年的心中。随后,团队成员依次参观烈士纪念碑廊、国际歌碑,详细学习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等180块碑文内容,深刻领悟了先烈遗留的精神文化财富。最后,团队成员们进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映入眼帘的便是镌刻在墙上的“信仰的力量”五个大字,而在其两侧便是刻满雨花台烈士名字的白色石碑,独特的设计使成员们深感震撼,感受颇多。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得知自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叛变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雨花台变成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不禁感慨道:这些革命烈士们,用生命践行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信仰至上,慷慨担当,舍身为民,矢志兴邦”使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为这种无畏的精神动容。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提升实践能力的历练,更是一场饱含思想碰撞的旅行,不仅使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先烈们追求真理,不畏牺牲精神的伟大之处,更使成员们坚定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继承和发扬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书写更加精彩人生的篇章。(撰稿人:夏振坤 孙玉楼 特约通讯员:王传林 摄影:陈晴 干露 审核:彭丽萍)
报道二:随煦风夏乡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随煦风夏乡”团队在刘国祥老师的指导下,自7月10日起,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鹤毛镇岳山村开展为期三天的跨越“城乡数字鸿沟”——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开展调查。
本次调研形式,主要通过采访当地村民以及数字化建设相关工作人员,并观看数字化建设成果,了解“鹤毛镇岳山村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建设情况以及使用情况。因此,实践团队到达鹤毛镇时,联系了岳山村村委会主任,带领团队成员前往岳山村数字化智慧大屏所在的办公室。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当地数字化建设方面获得的奖项,主任向成员们详细演示了“鹤毛镇岳山村数字乡村智慧平台”的使用方法,成员们登录进入安徽电信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后,可以看到其中有“基层建党”、“基层治理”、“乡村服务”、“乡村产业”、“平安乡村”五大板块。基层建党中主要包含“党建宣传”,“组织生活”,“党务管理”,“党组织管理”,“党员管理”,“教育学习”等模块,帮助村民及时了解党相关知识,最新理论以及号召,便于更好的响应国家号召。在“平安乡村”板块中,成员们可以清楚看到岳山村地域概况图以及图上村民、党员人数,清晰明了,便于掌握村民人员增减情况。最令成员们感兴趣的是“鹤毛镇岳山村防溺水预警管理驾驶舱”,由于鹤毛镇岳山村地域较大,管理不便,如出现村民溺水情况,无法及时进行救援。因此,工作人员将数字化引入乡村,创造出了“鹤毛镇岳山村防溺水管理驾驶舱”,便于及时发现危险情况并快速进行救援,为村民的生命安全多了一份保障。在参观完岳山村的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后,团队成员深入村庄,对村民们进行走访,据村民们反映,“数字乡村智慧平台”建成后,村子内的偷盗、溺水等情况均以直线减少,是真正的惠民工具。
通过开展本次实践活动,成员们直观感受到了农业、工业以及人文关怀与“数字化”结合产生的非同凡响的效果,坚定了同学们扎根农村,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中的信心。(撰稿人:袁佳文 刘国祥 特约通讯员:王传林 摄影:汪凡 罗梓峰 审核:彭丽萍)
报道三:求真务实回根源,乡村振兴新思路
为探寻乡村振兴新思路,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萤火探兴”团队在指导老师孙玉楼的组织下,于7月15日前往凤阳小岗村进行为期四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实践团队就“求真务实回根源,乡村振兴新思路”为中心开展了“田园采摘游”、“农民技能培训”等活动。
活动开展前,团队成员提前了解了当地布局,制定详细的活动路线以及相应的活动地点。到达小岗村后,团队成员联系了当地村民,表明来意,咨询本地农作物耕种方式、收获时间以及销售等问题,并与他们就田地种植问题展开讨论。交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了相关农业知识并记录了一系列种植和售卖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振兴策略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团队成员前往大包干纪念馆,在解说员的带领下观看了纪念馆的展览品,感受先辈们的智慧与拼搏精神。最后,团队成员在农家乐里观看凤阳花鼓表演,感受到了凤阳本地民俗文化的魅力,以及凤阳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文关怀。
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深切体会到了在乡村振兴的惠民政策下,人民生活环境、消费水平以及文化精神的改变,加深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与体会,为更好的响应“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血液”号召奠定了坚实基础。(撰稿人:丁志梅 孙玉楼 特约通讯员:王传林 摄影:莫文韬 审核:彭丽萍)
报道四:小岗村推广普通话
为响应时代号召,提高普通话在乡村的普及度,自7月26日起,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岗村实践小分队”团队在指导老师张迪的组织下前往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进展为期三天的“推广普通话”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团队成员对小岗村目前的发展详情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目前小岗村居民主要是通过开饭馆、种植水果园、网上售卖小岗村特产等方式获得收入,因此,使用普通话与顾客进行交流是常态,所以在小岗村进展普通话推广活动意义重大。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实践团队依次在大包干农家菜馆、小卖部、小岗村特产线下店等公众场所进行推广普通话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发传单、聊天的形式对附近村民进行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宣传,详细讲解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及一些学好普通话的常用技巧。通过不断鼓励村民“大胆说、大声说”,来使其认识到自己普通话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正。其中,小卖部的一位阿姨一再拒绝发言,表示自己普通话讲的不好,最终在团队成员的再三鼓励下勇敢发言。随后,团队成员为其耐心纠正发音问题,以作示范。活动不仅使乡村群众勇于使用普通话交流,也锻炼了团队成员的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
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们感触颇深,不仅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要明确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实时关注社会问题,还坚定了为推广普通话贡献一份力量的决心。(撰稿人:高玉影 张迪 特约通讯员:王传林 摄影:沈经纬 曹庆冬 审核:彭丽萍)
报道五:关爱老人
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社会公德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7月下旬,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团队在张迪老师的指导下前往凤阳县福寿康敬老院开展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中,朝气蓬勃的团队成员们为沉寂许久的敬老院带来了欢声笑语,正值青春年华的团队成员虽与敬老院的老人们有着年龄上的差距、思想上的代沟,但依旧交谈甚欢。团队成员们热情地向老人们分享自己所遇到的趣事,有些老人耳朵听不清楚,团队成员便耐心的一遍遍重复,只为把快乐传递到老人们的心中。老人们也向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人生经验,使团队成员们收获颇多。随后,团队成员们相互合作,分工明确,帮助老人修剪指甲、整理衣物、打扫房间以及陪老人下象棋等,只为让其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老人们的脸上再次洋溢出笑容。最后,成员们为老人们分发团队带来的西瓜,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份清凉,也为老人们的心里带去一抹甜。在欢乐的氛围下,活动迎来尾声,成员们站在敬老院门口缓缓招手,表示以后会多来看望老人,为老人解闷。
此次实践活动,成员们感受到了老人们的热情,同时也明白了老人们缺少的不是富足的物质生活,而是来自社会的关爱和家人的陪伴。希望同学们“关注老人,陪伴老人”就让此刻开始,从你我开始。(撰稿人:杨常帅 张迪 特约通讯员:王传林 摄影:李春阳 许乐乐 审核:彭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