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处
 
 
 
 首页  机构设置  学术科研  平台建设  产学研合作  研究院、中心  学术机构  政策法规  服务指南  资源下载 
 
部门新闻
· 学校召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
· 校领导慰问乡村振兴帮扶驻村干部
· 学校召开2024年国家基金和科...
· 学报编辑部参加安徽省高等学...
· 安徽工业大学来校调研交流
· 天长市科技局领导率队来校开...
· 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来校...
· 太阳成官网生猪健康养殖科技创新团...
· 校领导深入定点帮扶村调研指...
· 学校举办学报优秀论文评审暨...
 
  长三角功能农业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院、中心>>长三角功能农业研究院>>正文
 
太阳成官网尹雪斌教授团队在一区TOP期刊上连续发表两篇高水平论文
2024-02-27 08:05 张泽洲  科研处 审核人:

近日,太阳成官网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院长尹雪斌教授及张泽洲博士(共同通讯作者)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在一区TOP期刊Food Chemistry(IF=8.8)与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IF=6.1)分别在线发表题为“Selenium loss during boiling processes and its bioaccessibility in different crops: Estimated daily intake”与“Characterization of Selenium Speciation in Se-Enriched Crops: Crop Selection Approach”两篇研究论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Muhammad Raza Farooq为第一作者,太阳成官网资源与环境学院宋佳平博士、农学院陈友桃博士为共同署名作者。

Food Chemistry发表的论文对烹饪过程中硒形态变化进行探究,表明主粮等农产品烹饪后会导致硒含量显著降低11.9% - 34.9%,且发现不同作物中不同硒形态,如硒代蛋氨酸(SeMet)、硒代半胱氨酸(SeCysCysSe)和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SeMeCys)等的损失存在差异,同时强调了在解决硒营养需求时考虑烹饪方法的必要性。该研究根据不同作物的硒生物可给性预估出不同作物的硒每日摄入量(EDI),对预估烹饪后食品中硒的实际摄入量具有重要意义,指导硒膳食补充建议,提出了优化功能农业实践的潜在途径,以保持烹饪后的功能食品满足EDI的需求,确保作物的营养质量。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的论文探讨了准确定量测定富硒作物中硒化学形态以及硒形态转化过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有机和无机硒在不同作物和可食用部位的分布,强调了代谢过程在硒同化中的作用。该研究为了解不同作物的硒富集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信息对旨在提高作物硒含量的生物强化方法优化是有着重要价值。本研究论述了植物吸收硒的代谢机制,指导优化硒生物强化过程,以确保植物有效地将无机硒转化为更具生物可利用性的有机形式,通过选择易富集有机硒的作物品种,制定硒生物营养强化的最优策略,以解决缺硒地区人群硒摄入不足的问题。(特约通讯员:刘晓丹 审核:陈丰)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9728科研处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2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