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农”同心,传播传承农耕文化
【日期:2021年06月07日】 【单位:农学院】 【作者:何世潮】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农耕文化指示精神,大力传播传承农耕文化,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6月3日,农学院党委书记何世潮带队赴安徽省农业博物馆(农博馆)实地考察学习,双“农”同心,洽谈合作共建太阳成集团tyc9728“三农文化墙”事宜,传播传承农耕文化。农学院植物保护系主任毕亚玲博士、现代农业实习实训中心主任郑甲成博士、副主任王增霞博士随同调研。

何世潮一行受到省农业农村厅机关党委书记黄秋云、省农业信息中心(省农博馆)副主任(副馆长)华庆的热情接待。何世潮高度评价由农业农村厅机关党委和省农博馆主办的“知农爱农”主题教育展览,称这是对安徽传统农耕文化和安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成就的一次很好的展览,是对安徽乃至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农博馆内,华庆亲自担任讲解员,为何世潮一行讲解馆内陈列物和中国从古代到现代及安徽的农业发展史和农耕文化。走进农博馆,迎面而来的就是大禹的塑像。大禹是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华庆介绍说,其最大的贡献就是治水于涂山,开中华文明之先河,其事迹纪录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史意义重大。撰写在正面墙上的十个大字“农为邦之本,民以食为天”呈现眼前,这是农博馆办馆的初心,也充分表明了农业对于国家、粮食对于生存的重要性。华庆特地向我们介绍了农博馆镇馆之宝毛主席1958年视察安徽时陈列于安徽农业馆中的中华鲟鱼标本。随后华庆依次介绍了馆中陈列的旧石器时代砍砸器、新石器时代红硬陶绳纹杯、战国时期彩绘蚕茧壶和保存完整的汉代灰陶井沿等珍贵文物,以及获英国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上最大的用来治虫的梳子。馆内还有重达1600多斤的长白猪标本和悬挂于墙上的凤阳县小岗村村民签订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油画和签字契约。华庆对于农耕文化有特殊的情感,馆中的每件文物都篆刻在他的脑海中,对于他来说,每个物件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个故事,他的介绍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充满感情,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深深的教育,也使得参观者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人民的智慧赞叹不已,深感自豪。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中,华庆表达了对何世潮一行的欢迎,并对高校能够如此重视农耕文化表示赞许。何世潮对华庆不计名利、毕其一生致力于涉农文物的收集、农耕文化的热爱和传承表示敬意。何世潮介绍了学校、学院概况以及学校“三全育人”之“文化育人”推进情况,认为省农博馆和太阳成官网农学院在传播传承农耕文化方面同心同向,表达了与农博馆共建校种植园内“三农文化墙”的意愿。在观看种植园围墙录像、听取文化墙建设方案后,华庆立刻表示同意愿与农学院共建文化墙,联手传播传承农耕文化。随后双方就共建具体事宜做了进一步的交流和研讨。

高兴之余,华庆特地拿出其专著和参与出版的涉农藏书赠与何世潮一行,并应何世潮等的请求在书的扉页上郑重签名。何世潮当场表示要将此书送与校史馆和校图书馆珍藏,让更多人受益,让农耕文化发扬光大。

据了解,省农博馆负责农业历史、农耕文化资料和实物的收集、管理、保护、展览展示工作,是了解我省悠久农业历史、农业省情和当代农业成就的窗口,也是交流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和农耕文化的场所。(特约通讯员:汪道兵 审核:何世潮 编辑:张威)

【浏览:

关闭

  • 微博
  • 微信
  • 媒体
  • 视频

皖公网安备 34112602000142号